
新湖南客戶端5月4日訊(通訊員 張祖智 陳前 何麗)東安縣石期市鎮洪井村村民唐越林,在新疆開墾荒地一千畝種植棉花十余年。今年春節前他毅然回到家鄉,通過村委會流轉土地六百畝種植糧食,不僅使村里的山崗撂荒地得以重墾復種,而且使村里的留守老人在家門口務工增收。
“五一”前夕,唐越林每天都在一心三用。從冷水灘聘請過來的農機手幫他機插秧,他要操心進度和秧苗運送;一些等待插秧的稻田尚未翻耕熟泥,他要抓緊耕耘待插;一百多畝復耕的山崗地,他要聯系種植旱糧的種子,搶抓時間栽種。唐越林告訴記者:“水利條件好的全部是種水稻、雙季稻;水利條件差一點的現在有六十畝種紅薯,還有五六十畝種黃豆、玉米套種。”
今年四十出頭的唐越林,2004年高中畢業后,便投奔在新疆建設兵團農二師工作的舅舅,從新疆購買土特產到深圳、東莞批發、配送銷售。2012年,小有積蓄的他安居新疆,投資兩百多萬元,開荒整地一千畝種植棉花。然而,今年春節前夕,唐越林卻帶著父母和妻兒,從新疆回到家鄉,承包田地六百畝種糧食。
唐越林說道:“現在家里的種糧政策越來越好,所以想回來了。還有一個就是這家里想創業,我覺得現在國家支持三農這一塊,種糧食這塊比別的要穩定。”
其實唐越林回鄉種糧,可以說是籌謀已久,去年中秋節,他在村里呆了半個月,與村委會協商了土地流轉、水庫承包、租金支付等一系列事宜;之后,他專門前往江西、湖北、浙江,進行了為期一個月的學習考察。由于前期準備充分,今年春節,唐越林一回到家鄉,便通過村委會流轉了六百畝田地。他當即投入八十多萬元,購買了挖槽機、拖拉機、船耕機、插秧機,一方面對承包過來的田地進行除雜翻耕,另一方面維修承包的山塘水庫,并在承包的田地區域修機耕道、建便利橋、挖灌溉溝,使承包的田地既達復種的狀態,又有復種的條件。今年,他承包的田地可全部復耕復種,種植雙季稻480畝,種植旱糧120畝。唐越林回鄉種糧,不僅使家鄉的荒田荒地再成糧田糧地,而且使村中尚有勞動能力的一大批留守老人有事做、有錢賺。自他回鄉以來,平均每天有近三十位村民受聘為他務工。
眼下,唐越林正在務工村民的幫助下,抓緊時間搶種植,預計五月上旬可全部完成早稻和旱糧的種植任務。而他長遠的目標,是希望村里的田地能納入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,這樣,他要把種糧面積擴增至兩千畝;同時,他要魚稻、蝦稻共種共養,發展生態農業。并讓自己即將大學畢業的女兒,通過互聯網成為他的推銷員。
“女兒今年六月份畢業,學的就是電商這一塊,帶到她也回來創業,把自己的農副產品自己賣出去?!睎|安縣石期市鎮洪井村村民唐越林說。
責編:何璐
來源:東安縣融媒體中心
下載APP